李克强:防止社会资金投向过剩和污染行业
双方将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的煤炭能源商品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交易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汽车、石化、重型装备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倾斜式发展,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昨日警告说,正在这里进行的气候变化谈判仍有失败的可能。
哥本哈根会议的最终结果,可能只是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并尽可能地压低人们的预期,但无法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无论哥本哈根会议能否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低碳经济依然是大势所趋。长期来看,各个国家在减排目标上的博弈与争夺,并不能简单地以多少来定胜负,问题的本质仍在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可是,美国代表已经排除提高减排幅度的可能性,他们称美国提高减排目标是不可能的。挪威反对党领导人批评称:如果斯托尔腾贝格告诉每个人乘坐公共汽车或者火车以阻止能源浪费,那么他为什么不自己做出榜样呢?一些环保人士称,这些世界领导人至少可以寻找更加环保的旅行方式,特别是他们并没有认真达成协议。
直到最后时刻,各国领导人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尽管美国从未参加这个协议。米利班德说,官僚政治正在耗尽时间,恐怕在哥本哈根峰会上很难保证达成一个协议。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里,集中遇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环境和发展问题。
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13日说,中方算过一笔账,从199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只下降26%,根据它们作出的承诺,到2020年这一指标也只会下降30%到40%。同时,中国还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约2.5亿吨,小炼铁、小炼钢产能约1.5亿吨。中国:将环保提升到空前高度 2007年10月,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国环保掀开了崭新一页。
中国这么做,是从我们本国利益出发,也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何亚非说。解振华指出,中国还有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并有许多措施保证实现这些目标。
中国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脱贫,中国政府担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减缓气候变化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艰巨任务,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例如,近期已确定各种节能减排指标都要纳入十二五规划,考核执行。十一五开局三年多来,中国已淘汰小火电机组5400多万千瓦,相当于英国70%的装机容量。此外,解振华说,中国还要提高能效,发展核电,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在建筑、交通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发展低碳经济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措施。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14日在哥本哈根说,中国主动承诺降低碳强度,须作出非凡努力才能实现。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发展阶段,中国也遇到国内环境制约和资源短缺问题,国内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环保取得巨大成就 14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一个报告会上指出,目前中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态度是严肃的,为推动本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进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既是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也是对自身负责。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在中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而经国务院批准出台的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达3700亿元。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说明中国对保护环境的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亨利·普格里奥说。2009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又分别比2008年同期下降2.46%和5.4%,这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的污染物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为推动大会作出巨大努力 出席本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中国推动本次会议取得进展的一个最重要举措,就是提出了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政策和措施上具有高度协同性。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13日说,中方算过一笔账,从199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只下降26%,根据它们作出的承诺,到2020年这一指标也只会下降30%到40%。
中国这么做,是从我们本国利益出发,也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何亚非说。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发展阶段,中国也遇到国内环境制约和资源短缺问题,国内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中国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既是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也是对自身负责。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努力。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今年6月公布的数据,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0.1%,相当于少排7.5亿吨二氧化碳。解振华指出,中国还有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并有许多措施保证实现这些目标。
同时,中国还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约2.5亿吨,小炼铁、小炼钢产能约1.5亿吨。2009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又分别比2008年同期下降2.46%和5.4%,这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的污染物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中国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脱贫,中国政府担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减缓气候变化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艰巨任务,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14日在哥本哈根说,中国主动承诺降低碳强度,须作出非凡努力才能实现。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仅用于节能减排的附加投资将超过一万亿元。
此外,解振华说,中国还要提高能效,发展核电,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在建筑、交通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发展低碳经济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措施。例如,近期已确定各种节能减排指标都要纳入十二五规划,考核执行。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里,集中遇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环境和发展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在中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政策和措施上具有高度协同性。中国:将环保提升到空前高度 2007年10月,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国环保掀开了崭新一页。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态度是严肃的,为推动本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进展付出了巨大努力。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说明中国对保护环境的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亨利·普格里奥说。而经国务院批准出台的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